当前位置: 首页 > 院务公开 > 党建工会 > 党建阵地 >

党建阵地

“芯”火相传・党员先锋|以多视图融合创新 铸可信AI国之重器 ——走近beat365在线唯一官网张楠老师

发布时间:2025-11-21浏览次数:

党员名片

张楠,中共党员,温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学院副教授、硕士生导师、学术副院长,国际期刊《Information Fusion》编委,中国自动化学会PRMI专委会委员,温州市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副秘书长。

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、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课题5项,主导温州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2项;在国际顶级期刊IEEE TPAMI、TKDE、TNNLS等发表SCI论文20余篇,出版国内首部多视图表示学习专著,授权发明专利8项;获中国自动化学会自然科学奖一等奖(排名第2)、上海市计算机学会技术发明奖一等奖(排名第4)等省部级奖励7项,入选温州市“瓯越英才计划”。

一、科创报国:破解多视图融合的“卡脖子”难题

深耕多视图机器学习领域十余年,张楠直面复杂场景下数据缺失、隐私性弱等国际难题,突破可信多视图学习技术瓶颈:

填补理论空白:提出“缺失图重构的自适应近邻学习模型”,获中国发明专利授权(ZL202111136027.X),攻克视图缺失场景下的协同学习难题,相关成果在人工智能顶级期刊IEEE TPAMI(IF=20.8)发表,被中国工程院桂卫华院士团队等多次引用。

服务国家需求:研发的基于AI影像识别的智慧体育测评平台,破解运动姿态动态捕捉与多模态数据融合技术难点,承担温州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(经费455万),推动多视图技术在健康中国战略中的应用。

助力科技自立:提出的“多视图图受限玻尔兹曼机模型”获SCI一区TOP期刊《IEEE CYBERNETICS》收录,建立的因果推理机制为医疗影像多模态分割提供理论支撑,技术应用于多家三甲医院多模态医学诊断系统。

二、产教融合:架起“实验室-产业”的赋能之桥

立足温州“数字经济”建设,张楠以先锋担当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:

深耕产业一线:担任温州市瓯海区企业“科技副总”,带领团队为卓诗尼等企业定制智能仓储优化方案,驱动管理效率提升40%;主导研发的“钢帘线多视图工业视觉定位系统”获上海市技术发明奖一等奖,助力企业创收超4.3亿元。

构建创新生态:牵头筹建温州大学多视图学习交叉研究中心,联合中国矿业大学、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构建协同创新网络,推动16项专利技术在企业转化。

服务地方战略:在2024年温州市智能装备产业峰会上提出的“可信AI驱动制造业转型路径”,被纳入《温州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》。

三、铸魂育人:锻造人工智能领域的“先锋梯队”

践行“三全育人”理念,张楠以“红色科研”引领学生成长:

课程思政先行者:开设《探索可信人工智能》特色课程,将“数据隐私保护”“算法伦理”等思政元素融入教学,获浙江省“十四五”教改项目立项(2025);指导本科生团队获亚太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。

创新育人拓路人:创建“多视图学习与决策”研究生导研团队,近3年培养硕士研究生8名,其中2人获国家奖学金,3人主持省级科创项目;牵头组建学院首支“AI+体育”学生创新实验室,孵化创业项目2项。

师德师风践行者:连续3年担任新生班导师,创建“党员教授-研究生-本科生”三级帮扶机制,结对学业困难学生12人,带领党支部获2024年校“课程思政示范党支部”。

先锋注脚

当深度学习算法在千万帧体育影像中捕捉运动健康密码,当工业生产线因多视图定位技术焕发智造新机,张楠用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硬核担当。在AI浪潮奔涌的新时代,这位“可信AI科学家”正以多视图融合之力,为筑牢国家人工智能安全防线书写先锋答案。

树一面旗帜,兴一方学科

从淮北煤矿子弟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负责人,从中国矿业大学的实验室到东海之滨的产学研前线,张楠始终以共产党员的赤子之心,在多视图机器学习的国际赛道上加速奔跑。当“温州智造”因AI技术注入新动能,这便是他对“科技报国”最生动的注解。